一是“全面减”和“有效增”相结合。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减轻企业负担,坚持“政府过紧日子”,对一般性支出压减5%以上、“三公”经费再压减3%左右。拓宽资金资产盘活渠道,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投入保障力度,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二是“勤对接”和“强研判”相结合。与税务部门做好沟通对接,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,及时掌握收入增减因素,做到“心中有数”“底账清晰”。分析研判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效果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,研究制定相关对策,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。
三是“广 宣传”和“优服务”相结合。持续深入开展“三服务”和“上门服务至少一次”活动,加强减税降费政策宣传,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。“面对面”了解企业关注 焦点和发展难点,用好“问题清单”“落实清单”“成效清单”三张清单,实行销号管理,做到“带着政策走访、带着对策回访”。